普及心理學 — 解構近年在香港出現的「人一藍,腦便殘」現象

注意:此文章之閱讀門檻,為智商110 ,敬請留意。

不少朋友都感到大惑不解,不明白為何身邊藍屍親友本身心地善良,何解會心痛玻璃碎了,閘機爛了;而對頭顱爆了,眼睛瞎了莫不關心,甚至拍手叫好?到底,同智商有無關係?等我呢個自稱社會科學人同大家解構啦!

有關道德發展的理論,首推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Lawrence Kohlberg,他偉大之處,在於多年的實證研究中,打破以往認為「人類的道德,是只有『有,或無』的迷思」,而是每個人的道德皆隨年齡經驗的增長而逐漸發展的。理論中對道德發展程度的分期分段是根據他所設計的道德兩難(moral dilemma)問題情境, 到各國測驗不同年齡受試者所得結果。最後提出三期六段道德發展理論。

WhatsApp Image 2019-09-09 at 19.50.41

第一期,前習俗道德期:
九歲以下兒童面對道德兩難情境從事道德推理判斷時,帶自我中心傾向;凡事必先考慮行為的後果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求。簡單來說,就是「你搞乜我唔理,唔好阻到我搵食就得」。

第二期,習俗道德期
簡單來說,是隨從世俗或社會規範從事道德推理判斷。例如,在家庭符合父母期是望,在學校遵守校規,在社會遵守法紀的人。簡單來說,就是「犯法大過天」。

第三期,道德自律期,個人面對悠關道德的情境時,可本諸自己的良心及個人的價值觀從事是非善惡的判斷,而未必完全受傳統習俗或社會規範所限制。簡單來說,是世上有啲野,比法律高,所謂「有所為,有所不為」。

講到這裡,大家不難發現,藍屍們的腦袋,在第二期,甚至在第一期,已經停止發展,因此,雖然他們智商未必有問題,甚至不少具高等學歷,或是身居要職,但在道德發展的角度,可以說是弱智,或者是腦殘。

總結:「人一藍,腦便殘」,完。

WhatsApp Image 2019-09-09 at 17.47.22

本篇發表於 Billy的背包, 我們的行李箱, 旅行者看世情。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。

發表留言